第五百一十五章 鸣金暗鼓 (第2/2页)
“孙匡?”甘宁抬眼看向众人,点了点头,道:“那就唤他们进来!”
彼等早已等候在门外,未过多时,乌程侯孙匡、奉正都尉刘由、五官掾高承三人便先后进来。
孙匡是孙策的四弟,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,在多出将种、身形英武的孙家子弟中,他偏生就一副柔弱的体貌。同时因为最年幼,备受孙策亲近,在孙坚死后更是将乌程侯的爵位让给了他。
在孙策看来自己这个弟弟庸懦有余,以后恐怕成不了气候,所以继承爵位坐享富贵就好,而他可以靠自己去拼一个侯爵来,并不需依靠这个爵位。
孙匡随行前来只是起到一个质子的作用,具体的交涉、阐释来意,则全在高承等人身上。
“见过甘校尉。”高承似乎不知道柴桑在昨夜刚经受一场大战似得,笑着拿出孙策书写的信件与檄文奉上:“袁术四世三公,高门望第,又曾倡义举兵,遣孙将军之父入雒击董。故孙将军为其行迹蒙骗,甘愿奉为明主,谁知如今……”
他笑了一声,预期一顿,继而说道:“自徐将军南征袁术以来,周校尉念往日固有之情,几番相劝。孙将军本有悔恨,自叙前过,深惭欲死,既得蒙朝廷不弃,于是起兵反正,不惜以身死换朝廷之赦恩万一。”
高承的说辞大都是檄文里的内容,将孙策一开始是如何少不更事,因为家族曾受过袁术恩惠、加上袁术最初的确又兴复汉室的举动,所以尽心尽力为他谋事。谁知最后一步步走入泥淖,如今朝廷不计前嫌,给了他一次浪子回头的机会,孙策自然要全力奋战,跟过去划清界限,表明态度了。
这种说辞纯粹只是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,至少要在官方层面上含糊过去,至于内情到底如何,就看当时人是怎么想的了。
甘宁对江东、对孙策的内情不甚了解,初一听还真以为是这么回事。可他转眼想到孙策既然打算握手言和,一同发兵北讨袁术,孙贲又为何迟延不肯相告?如今累得自己在孙策提出反正之后仍继续攻下柴桑,不像是自己击贼之功,倒像是自己为了战功而搏击友军。
万一孙策因此与他交恶,立场又有了反复,导致江东局势变坏,那岂不都是他甘宁的罪过?
想到这里,他算是明白为何黄祖等人刚才的态度了,原来自己是替他们挡了一刀。
瞧见黄祖、蔡瑁等人的神情,甘宁心里顿时生厌,在与黄权等人眼神交流过后,他明智的选择了暂不表态。
“孙策擅立守令,分割郡县,本是逆举。”黄祖看了甘宁一眼,语气轻快的说道:“如今既已反正,就该全军退出豫章才是。”
高承立即答应道:“孙将军已有此意,庐陵孙太守已带兵在路上,不日将与孙将军合兵。”
“还有丹阳。”黄祖咄咄逼人:“孙策全军北上,恐无暇顾及后方,在朝廷诏书下来之前,我可以为他解决一切军需等事。”